第329章 ,欣欣向荣与敲打汉吏_秦末,我成为了位面之子
卡米小说网 > 秦末,我成为了位面之子 > 第329章 ,欣欣向荣与敲打汉吏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329章 ,欣欣向荣与敲打汉吏

  蓝田煤炭场,澡堂内。

  一大群辛劳了一天的工匠把自己的身体泡进水池当中。

  还有一些工匠指挥着自己的学徒给自己服务。

  “轻点,你们这些蛮子连擦背都不会,还能指望你们做什么。”师傅们大声斥责到。

  但擦背的学徒却只会憨厚的笑,不敢反驳。

  “老根,你说这些他们又听不懂。”一个工匠笑道。

  昨天因为吃饭死了三个人之后,蓝田煤矿场管事欧阳杰,担心这些胡人自己把自己弄死,干脆就让原本的老工匠每人分了两个学徒,让他们教导胡人熟悉矿产的事情。

  另一个老工匠道:“说起来,他们也是可怜人,吃饭都能被撑死,可见他们日子过的有多差。”

  其他工匠听到这话心有戚戚,他们吃饱饭的日子也就这两年,两年前他们何尝不是像这些胡人一样,过的人不人,鬼不鬼。

  多亏了天子,才让他们过上了像人一样的生活。

  洗完澡之后。

  这些师傅们带着自己的徒弟去食堂。

  几名伙夫不停地将大桶大桶面条,鸡蛋汤抬过来,然后用蹩脚的大月氏话和羌话道:“面条只能吃三碗,不能抢。”

  食堂连馒头都不敢准备了,怕再噎死几个人。同时还有十几个护卫在食堂一旁,他们生怕再发生昨天的惨案了。

  汉人师傅带着他们打饭,而后大家一起围坐在一张桌子,胡人继续狼吞虎咽,但比昨天好多了。

  “不要抢吃的这么快,当心被噎住。”

  惊雷看碗里面条和咸鱼,大口的吃着,但眼泪差点流了出来。多少年没吃到这么美味的东西了。

  惊雷是一个羌人,他是在一个六月的雷雨天出生的,所以才有惊雷这个名字。

  他的部落很小只有百人左右,他和族人一直生活在湟水一带群山当中放牧。

  羌人虽然是一个古老的名族,但他们却从没有强盛过,在河西一带,大月氏人才是这片土地真正的主人,他的族人只能躲在荒凉的草地和山地放羊。羌这个字本就有牧羊人的意思。

  河西本就是贫穷之地,而处于河西最底层的羌人更是穷人当中的穷了,惊雷从懂事开始饥饿就一直伴随着他。

  三年前汉人将军季布来到河西,找到了他们族,说只要投靠他,就可以带来他们夺取大月氏人肥沃的草场,还能得到大汉的庇佑。

  胡人一直是强者为尊,汉人可是灭亡了强秦的国家,有这样的强者愿意接纳他们,河西的羌人当即把季布看成是他们的救世主,纷纷从高原上下来,投靠到他的队伍当中。

  而季布也没有让他们失望,两年时间就带领他们打下了很多的疆土,夺取了许多大月氏人肥沃的草场。有了这些草场,羌人的生活才好一些。

  今年汉人说要招人去关中打工,每个月俸禄钱千,这个数字让所有人疯狂的,这意味着只要去大汉,一个月就可以赚到10石的粮食,足够养活自己所有的亲人。更加不要说还能去传说当中的大汉了,惊雷是打赢自己部落5个人才获得这个名额的。

  而到了做事的地方,衣食都超出了他的想象了,到大汉不但每天都可以吃饱饭,而且还吃的如此好,他已经决定把命卖给汉人了。

  “一定要努力做事,不要被汉人赶回去。”惊雷边吃边想道。来到大汉之后,他已经不想回到贫穷自己的家乡了。

  大汉五年九月二十六日,长安城,北宫。

  整个大汉四十余名两千石郡守汇聚一堂,今年的场面就客气多了,大部分郡县有一定积累之后,南方郡县开办纺织厂,制糖厂等作坊。

  北方的郡县更是有羊毛这样的特产,还能开矿,建设钢铁厂,加上战乱停止,还有鸟粪石这种天然肥料,大汉北方农业快速提升,加上中原的基础设施本就好,这一年来北方的经济也在快速恢复当中。

  经济在快速发展,郡县的财政也在迅猛增加,大家的政绩都非常好,各地郡守的戾气自然不会重了,此次倒是有几分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意思。

  南郡张强道:“陛下要弄4时辰工作制,但又不许我们私自弄,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嘛?”

  张强也是跟着想要实行4时辰工作制的太守,结果却迎来朝廷的一顿斥责。

  蜀郡太守灌婴道:“是丞相不允许,要知道纺织业的税金可是占大汉所有税金的2成多,要是加上少府控制的纺织作坊,只怕有三成多了,这可是大汉财政的第一支柱,四时辰工作制对纺织业影响是最大的,丞相怎么敢轻易动纺织业。”

  灌婴不想弄什么四个时辰工作制,蜀锦是蜀郡第一大财政来源,他可不想蜀锦的生产受损。

  灌婴这些年在蜀中只做了三件事情,一吸纳蜀郡四周山林部民,给他们上大汉的户籍增加人口,增加蜀郡的人口。二就是大量建设蜀中驰道,通向关中的栈道。

  三就是大力发展蜀锦为首的丝绸纺织业。这两年成都织机就增加了上万架,每年可以生产30万匹丝绸。整个蜀郡一年生产的丝绸接近百万匹。

  东郡太守邓说道:“某也觉得陛下的步子太大了,我大汉的财政大头都不是这些产业,停一个时辰要亏多少钱,丞相不允许才是正确的。”

  雁门太守郦商业跟着说道:“现在我们雁门郡的纺织厂,忙的羊毛处理不过来,哪里还能让织工歇,这不是和钱财过不去。”

  张强好笑道:“某记得你郦商上书要学习朝廷,说要在雁门郡实现四个时辰工作制,感情你根本就不赞同。”

  郦商却没有感到尴尬,而是说道:“陛下都要实行四个时辰工作制了,我们这些臣子自然要追随陛下的脚步了,要不然我们怎么进步。”

  而后他有点委屈道:“只是没想到陛下没有讨好到,反而被丞相斥责了一顿。”

  灌婴笑道:“你这都算好的了,伱大哥都被丞相杀鸡儆猴,要强制退休了。”

  郦商反而自信道:“大哥是站在天子一边,天子会保护某大哥的。”

  就在这个时候徐凡带领丞相周章,假丞相张良,陈平,少府令秦泊,内史令郦食,上计令张苍其等人进来。

  “参见陛下!”所有太守都对徐凡行礼道。

  徐凡淡然道:“免礼。”

  所有郡守坐上自己的位置。

  丞相周章道:“今年上计,现在开始,内史郡出列。”

  内史令郦食其出列托着上计的账本。

  徐凡他们看了最后的数据,就把账本交给上计令张苍,再由他带领上计汉吏来进行验算。

  天子徐凡,大汉丞相周章他们,看到各郡上报的账册都面露喜色。

  大汉各种粮食普遍增产一成左右,多的郡县达到两成三成,其中中原地区的农业在快速恢复当中,普遍增产达到2成,像巨鹿郡因为大量使用鸟粪石,当年粮食暴涨了4成,成为北方的产粮中心,直接把北方的粮价拉低了一成多,还成为辽东诸侯粮食的产地,今年直接向辽东输送了上百万石的粮食。

  而各郡的税金增加的更多,增长快的有3-4成,少的也有2成,极限的那种甚至翻一番都有的。

  当然这些都是基数低的,像雁门郡以前的税金是几千金,但因为大汉多了几万常备军在边郡消费,羊毛纺织业也在快速发展,税金顿时突破了2万金。

  但总的来说,大汉各级税金都在增加,可以说大汉终于摆脱战争的影响,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。

  大汉商税也是和农税一样,都是交三成的增值税,而进入一个城池要交一道的城门费被徐凡免了,大汉商品流通的成本,徐凡在尽量压缩,为建立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做准备。

  这也导致了大汉的郡县对开办作坊如此上心,因为每开一个作坊,就相当于多了一个财政来源,反而行商队并不能增加本地的财富。

  徐凡看完各郡的数据轻松不少,今年终于不是陈郡一枝独秀了,各郡都在快速追上来。

  南方赚钱的就是茶园,甘蔗园,还有丝绸纺织业这三大行业。

  沿海郡县食盐已经是他们必不可少的支柱产业,大量低价的海盐涌入中原,已经把蜀盐,河东盐打的节节败退,两地只能提供高品质的青盐维持市场。

  同时渔业也在快速发展当中,沿海的那些郡县今年往关中输入的咸鱼就超过了上万石。

  还有海带这样的特产开始进入关中,这玩意又是盐又是菜,泡一泡一斤当五斤,关键价格还不高,从沿海运输到关中,每斤也只要3钱,深受关中百姓的喜爱。

  而北方的郡县主要的产业就是羊毛纺织业,钢铁业,矿业这三大行业,其中广阳郡,辽东等地还多了一个造船业,渔业,运输业,只有百万的人口的辽东,还很难提供庞大的产业,所以渔业和运输业,还只是初级发展。

  大汉各郡产业欣欣向荣的发展,但隐忧也不是没有,就是产业同质化,当然现在说还太早了,大汉的产业只能算是手工业,还达不到工业的标准,这些手工作坊还要发展一段时间,才会遇到产品饱和的情况。

  徐凡看完欣慰道:“今年大家都付出努力,做的也不错。”

  “朕和丞相为你们做出的功业感到无比骄傲。”

  说完徐凡双手鼓掌,丞相周章,假相张良,陈平等人也纷纷对着大汉的太守们鼓掌。

  “丞相,今年留出一笔钱作为奖金,奖励那些用心做事的汉吏。”

  周章想了想道:“诺”

  能得到天子和朝廷高官的认可,整个大汉的郡守们都无比激动。

  鼓掌之后,徐凡脸色严肃起来说道:“做得好的要奖励,但做的差的也要进行处罚,曹性。”

  “到!”

  “庞源”

  “到!”

  徐凡一连点了七人。

  “刚刚点到名字的郡守,郡监军,不是因为他们的政绩差,像上郡太守曹性,他去上郡的时候,上郡一年的财政收入只有4000金,因为上郡是边郡,要抵挡胡人,这点财政收入连军费开支都不够,先秦时期,内史令每年都要支持上郡2万金,才能维持上郡的财政平衡。”

  “而今年上郡的粮食产能比先秦时期增加了5成,财政收入更多突破的3万金,增加了7倍,这样的政绩好不好?当然好,整个大汉四十余个郡,几乎找不到像上郡这样发展快的郡县了。

  但他们在执政的过程当中,山头主义严重,真把朝廷交给他们的郡县当成自己的封地,封国了,无视汉律乱作为。

  “在上郡,就是因为有商贾兑换百姓的粮票,曹性就把商贾抓起来,虽然他本意是为了维护百姓的利益,但手段却极其简单粗暴,而且还违反大汉法令,朝廷三令五声警告你们,不要乱伸手,不要乱伸手,曹性却根本没有听。”

  “庞源,身为陈郡的郡监御史,他不监察陈郡为恶势力,为陈郡除暴安良,扫清黑恶势力,反而对建设轨道情有独钟,本职工作都做不好,却还想要做太守的工作。”

  而后徐凡又把被罚站的太守们的错事,一个个点出来。

  最后徐凡道:“曹性七人,停职接受再教育,他们要在汉吏学院毕业,再出来安排新的职位。”

  徐凡这个严厉处罚让,所有人都心有余悸,算是之前处罚了蔡赐,吴畔,今年大汉两千石郡守等级高官差不多罢免了十分之一了。这可不是下面的小吏,而是真正2000石的大员。

  徐凡说完之后,又严肃对这些郡守说道:“再提醒你们,要引以为戒,在地方上执政,不能违反汉律,更加不能独断专行,把大汉的郡县当成你们的封地,不要放松对自己的要求,酿成大错,你们真要铸成大错,就不要怪朝廷杀鸡儆猴了。”

  在场的郡守紧张道:“臣等明白。”

  丞相周章也跟着说道:“你们是朝廷安排在地方上的大员,你们的决定,关乎一郡百万人口的生活。所以使用权利的时候一定要慎之又慎,对民间事务能不干扰就不干扰,尤其是经济事务,尽量交给民间自己来解决。”

  “现在天子提出了要建设大同世界,你们也要跟着天子的这个目标前进,要不断学习,不断进步。跟上大汉发展的脚步,你就能清史留名,跟不上,蔡赐等人的下场,你们也要引以为戒。”

  “真想躺在功劳簿上享受也可以,主动说出来,以你们对大汉的功劳,朝廷也不会苛待你们,给你们一个侯爵之位,去自己的封国上享受吧,朝廷的官职是留给那些想要做事的汉吏的。”

  在场的郡守道:“下官明白。”

  陈平道:“两天后就是贤者会,你们有什么大的提案,要准备好。”

  “诺”

  所有的郡守都离开了此地。

  徐凡对张良道:“这些郡守难得来长安城一趟,子房你准备好夫子,在他们离开前给弄个他们汉律学习班,让他们清楚什么事情能做,什么事情不能做,给他们扎扎实实上一堂法令课。

  对于汉吏的教育,朝廷是一刻都不能放松,朝廷在这里放松一丝,他们到下面就会放松一片,影响的就是一郡几十上百万百姓的生活。”

  张良道:“诺”

  上计令张苍来到徐凡身前对他行礼喜道:“今年我大汉的田赋达到1亿7000万石,税金有36万金,少府收益25万金,田赋比两年前增加了三成,税金比两年前增加了5成。”

  张良有些震惊道:“上计令,你不会算错了吧?”

  周章这些人在大汉之前,并不了解各国的高层,成为大汉高层之后,大汉一直都是这样快速发展,所以他们还认为大汉这样的发展是世界的常态。

  但张良他家在韩国五代为相,所以张良是了解韩国上层的情况的,韩国在财政在申不害变法,达到顶点之后,就开始缓慢下降了,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韩国灭亡。

  大汉现在的田赋接近暴秦的两倍,税金收入更是接近暴秦的三倍,更关键的时候,如此高的财政收入,百姓的负担却没有增加,所以张良怀疑张苍计算错误。

  张苍道:“下官是根据各地郡守数据汇总,即便有差错也不会太大,除非大汉的郡守们全部大范围的作假。”

  徐凡笑道:“田赋没有增加太多,增加的都是税金和少府收益,这说明大汉的产业规模在快速扩张,总的来说还是可信的。”

  大汉的田赋看上去比两年前增加了5000万石,但实际上大汉增加了齐国五郡的田地,这些田地收的税赋就有近3000万石粮食,也就是说大汉这两年增加的田赋只有2000万石。而且增长的空间也基本上到顶了,除非大汉增加田产的每亩税赋。

  张良一想,认可的点点头,他跟着徐凡走了半个大汉,的确是看到了各地兴盛的产业,大汉许多城池在扩张,以容纳更多的产业,产业多了,税金自然也就多了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kami9.cc。卡米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kami9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